1955年那天授勋大会上,谭政笔挺地站在军官队伍里,脸上挂着笑。陈赓瞅见了他,轻轻拍了拍谭政的肩头,开玩笑说:“老兄,你那支笔可比咱们的枪厉害多了!”谭政一听,嘴角上扬,回答:“那还得感谢你当年给的指点呢。”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把两个人过去的情谊都给带出来了。陈赓和谭政,他们之间到底有啥特别的故事呢?
【谭陈两家,情谊深厚】
这事儿得聊聊湘乡那儿的两家大户。谭家吧,是个文化深厚的家庭,讲究的是用诗书来教育后代。谭家的老爷子,那可是前清的秀才,对老一套的教育方式特别上心,特别是那八股文,他简直是爱不释手。反过来看看陈家,人家可是武术世家。陈老爷子,以前是个湘军的将领,后来退役回乡当了乡绅,跟谭家关系铁得很,两家交情不浅。
由于两家老一辈就交情深厚,所以他们的下一代关系也相当铁。陈赓他爸老爱带着小陈赓去谭家串门。那会儿,谭家正好添了个胖娃娃,起名叫谭世铭。说起来,陈赓和谭世铭,一个长得壮实,爱耍枪弄棒;另一个机灵聪明,爱啃书本。别看两人性格大不一样,却成了最要好的小伙伴。
【私塾求学,友情加深】
陈赓到了该念书的岁数,家里就安排他去了谭家开的学堂。在学堂里,谭世铭老爱跟在陈赓屁股后面,问题一个接一个。陈赓在学堂念了一阵子书后,觉得那些老套的八股文章根本喂不饱他的好奇心,于是他就去考了东山小学。进了这所学校,陈赓发现里面教的都是新玩意儿,他学起来别提多带劲了。
谭世铭心里头其实想去东小,但家里的大人们非得让他继续啃那八股文。那会儿,他老住在陈家,跟陈赓的妹妹陈秋葵打交道就多了,俩人慢慢地就有了感情。后来,谭世铭他爸让步了,答应让他去东小,不过得先把婚给结了。陈家一听,高兴得很,两家就这么成了亲家。
【革命启蒙,踏上征途】
在东山小学这个地方,新潮的观念让谭世铭心里头燃起了一把火。
陈赓在信里头给谭世铭列了好些讲共产主义的书,还跟他说自己已经成了党员。受到陈赓的带动,谭世铭心里头慢慢向着革命靠拢。等到他念完书,虽然先在小学里当了阵子老师,可心里头老觉得这样过日子太平淡,不满足。
有了老婆秋葵的鼓励,谭世铭下定决心要参加革命。他经由陈赓的介绍,跑到武汉去当了兵。从那以后,他就改名叫谭政,算是正式开始走革命这条路了。跟陈赓不一样,谭政在部队里是干文职的,他拿着笔,在另一条阵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。
【并肩作战,心意相通】
革命的大浪把两个人卷到了不一样的位置上。陈赓干起了带兵打仗的活儿,而谭政呢,就在中央给领导当帮手,主要是抄抄写写、整理文件啥的。他俩平时碰面不容易,但书信是一个接一个地写。
大革命垮了之后,谭政跟着毛主席跑到井冈山,一路看过来红军从秋收起义到长征,那日子过得真不容易。他作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,心里头清楚得很,文字的力量有多大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枪是打江山的,笔是保江山的。”
【家庭变故,重拾信念】
打仗那会儿,谭政家里头也乱得很。他媳妇秋葵一个人在家,就因为支持谭政去当兵,被公公婆婆给嫌弃了。家里活儿一大堆,心里头又憋屈,结果身子骨就垮了,没多久就走了。秋葵这一走,谭政心里头那个难受啊,陈赓看了心疼,就劝他说,大局为重,别老沉浸在悲痛里。同时呢,也张罗着给他再找个伴儿。
谭政重新组建家庭后,他还是管陈赓叫“大舅子”,陈赓呢,也还是叫他“妹夫”。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,他们俩的感情一直没变,还是那么铁。
【授衔典礼,再续深情】
1955年的时候,新中国开始头一回给将领们发军衔。谭政和陈赓两个人一块儿,都被评为了大将军。
在仪式现场,他俩肩并肩站着,互相瞅了一眼,都笑了。陈赓开玩笑地讲:“你写文章的本领,可一点不比我们拿枪打仗的差。”谭政听了,连忙摆手说:“我能有今天,全靠您一路带着我。”
这对舅甥,一个从文,一个习武,但在革命的大潮里,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路径,留下了耀眼的足迹。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拼搏,舅舅在文字的海洋里挥毫泼墨,传播着革命的思想;而外甥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用实际行动捍卫着革命的果实。虽然方式不同,但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,那就是推动革命的进程。就这样,这对舅甥在革命的洪流中,各自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,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。
#图文打卡计划#